我最近脸浮肿,想去做尿常规检查,想知道尿常规细菌达到多少是肾炎?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尿常规细菌数可以诊断肾炎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尿常规细菌数量与肾炎诊断无关。肾炎的诊断是根据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果单纯从尿常规来判断肾炎的诊断,最有可能的是尿常规白蛋白增高或异质红细胞增多,排除特殊情况后即可诊断为肾炎。尿常规中有一定量的细菌,各医疗单位细菌数参考值不同。如果超过被测医疗单位正常值上限,可能说明有细菌感染。
肾盂肾炎分为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盂肾炎在临床上更为常见。这个病不严重,就是尿路感染。85%的细菌属于大肠杆菌。膀胱炎通过尿道发生,最终沿着输尿管到达肾盂位置。肾盂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细菌非常容易进入血液。然后就变成肾盂肾炎了。临床表现包括寒战、高热和一些中毒症状。验血发现血液中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的炎症指标很高,可伴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经常规抗生素治疗后,左氧氟沙星对大多数肾盂肾炎一般有效。疗程充足,2周后基本不会复发,肾盂肾炎也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症状。治疗后相当于恢复。注意多喝水,勤小便,可以有效预防肾盂肾炎的发生。
尿常规能发现绝大部分泌尿系统疾病,尿常规检查是发现各种肾炎的最基本的检查。查尿常规常常能发现尿中是否有白细胞升高、是否细菌数升高、是否红细胞升高。通过尿常规的检查,可以发现一些常见疾病,比如尿常规发现白细胞明显增多,查尿常规还可以查是否有血尿,通过尿液当中的红细胞就可以看出是否有血尿,可以反映有没有肾小管,肾小球损伤等肾脏疾病。
肾炎是非传染性的。肾炎有多种类型,如慢性肾炎和iga肾病。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中,导致肾脏损伤。因此,没有传染性或遗传。肾炎后,应检查尿常规和尿蛋白定量。其治疗标准主要是根据蛋白质定量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平时注意常规用药。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尿检阴性提示我们的尿常规是正常,这一点不用担心。一般尿液检查里面的项目主要有尿蛋白,潜血,红细胞,白细胞,细菌亚硝酸盐等。说明患者没有肾炎、没有肾病。
尿比重1.030不一定是肾炎。诊断肾炎的时候,虽然也结合了尿常规检查,但是看的项目不是尿液比重,而是尿蛋白、红细胞、潜血。如果发现患者尿蛋白阳性,红细胞增多,尿潜血也阳性,同时出现水肿、高血压等症状,则认为是肾炎。当然,此时还需要完善其他检测,如抗核抗体谱、病毒相关检测等,排除继发性肾炎的可能性。由于原发性肾炎和继发性肾炎的预后和治疗方法不同,尿液比重只反映尿液中的含水量。
1.血尿,可以是肉眼血尿,也可以是尿色暗,早晨明显,尤其是感染后,要高度警惕肾炎。2.蛋白尿,尿液中泡沫增多并持续较长时间,提示蛋白尿可能存在。3、水肿,肾炎水肿更常见于早晨眼睑水肿时。4.血压升高,年轻患者血压升高。我们应该高度警惕肾炎引起的肾性高血压。肾炎患者的其他非特征性表现可能包括疲劳、性功能下降等。需要查尿常规和微量白蛋白尿来确定是否存在肾炎。慢性肾炎患者大多无临床表现,通常通过体检发现。
慢性肾盂肾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导致肾盂和肾间质感染。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复杂,全身和泌尿系统局部表现可能不典型。半数以上患者可能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有不同程度的低热、间歇性尿频、排尿困难、腰疼、肾小管功能受损,如夜尿、尿比重低。慢性肾盂肾炎有急性肾盂肾炎的既往史,常出现乏力、间歇性低热、厌食、腰疼、腰痛、四分之一肋骨或腹部轻度不适等症状。慢性肾盂肾炎无尿频、尿痛、尿热、尿失禁等症状,尿常规检查有白细胞增多、尿蛋白+或+-,可认为是肾盂肾炎。如有尿频、尿急、尿热、尿痛,则考虑膀胱炎、尿道炎。下尿路感染相对好治疗,肾盂肾炎相对难治疗。
患有肾炎,建议正规医院的肾内科住院治疗。相关检查,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尿常规、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超声等。应该改进以评估肾炎的严重程度。如果尿蛋白量相对较大,可提高肾穿刺病理检查,了解病理类型并进行评估。
人体内有两个肾,一个在脊柱左侧,一个在脊柱右侧。它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尿液,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和毒素。所以尿常规是检测肾脏是否受损最简单有效的指标。肾炎患者是由于免疫复合物在肾脏沉积,破坏了肾小球滤过膜的功能,同时破坏了肾小球分子屏障和电荷屏障,大量蛋白质和红细胞异常漏出尿液,严重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因此尿液中产生过量的蛋白质和红细胞。此时常规尿检可发现尿蛋白、红细胞、微量白蛋白尿阳性。
慢性肾炎无法治愈。慢性肾炎是一种肾脏无菌性炎症。这种无菌性炎症不同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炎症。大多数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炎症可在给予抗生素和抗感染治疗后治愈。无菌性炎症只知道与免疫有关,到目前为止病理和生理过程还不完全清楚。因此,目前还没有治愈的方法。只有药物可以用来维持肾脏和延缓肾衰竭。
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