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公最近检查发现血小板是36,请问这个血小板的正常值是多少呢?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一般状况下,平常人的值一般在100-300×10^9/L,血小板低分成继发的血小板低、原发的血小板低,后面一种常见于许多的血液疾病,如再障、DIC、病毒感染、病菌感染等。
通常状况下,人血小板的正常值是100.0-300.0×10^9/L。假如患者的血小板过低,可能是DIC、再障、败血症等血液疾病引发。患者平常要好好地护理肌肤,防止损坏,以防血流不止。
血小板的正常范围一直是(100-300) × 10 9/L,由于不同地区会根据该地区正常人的血小板水平来评价正常范围,所以有时会更高。比如北京朝阳医院目前以血小板(125-350) × 10 9/L为正常范围,国外的血小板下限为150 × 10 9/L。根据以前对血小板< 100 × 10 9/L的定义,可分为4个等级,(75-100) × 10 9/L为轻度,(50-75) × 10 9/L为二级,(25-50) × 10 9/L为三级,
血小板的标准值在100.0-300.0,病人的检查结果显示小于100,易产生肌肤瘀点瘀斑、血液不容易产生凝结等。病人能够多吃红皮花生、小红豆、动物肝脏等食材,促进血小板的产生。
血小板是负责止血的血细胞,正常范围是10-30万/ml。低于10万/mL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后人体会出现出血症状。但是否出血与血小板数量密切相关。如血小板数大于50000个/mL时,一般不出血,肝穿刺手术治疗可耐受;血小板数量不低于8万个/ml,可耐受开放性手术;但如果血小板数量少于10万个/mL,开颅手术是不能耐受的。因此,在做这些大手术之前,有必要检查患者的血小板。如果血小板数量过低,就需要补充血小板。只有血小板数量正常,才能进行这些大手术。血小板数量增加,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临床疾病被称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数量的异常增加需要应用羟基脲来抑制血小板的增殖和减少血小板的数量。
宝宝外周血象中血小板增高是否具有临床意义,需要做一些分析。宝宝血小板正常值为(100-300)×10^9个\/L,高于正常值提示血小板高,通常在感染情况下可能会造成血小板增多,比较多见的像感染、病毒、细菌或者真菌感染,感染后血小板会降到正常,部分缺铁性贫血患者也可以出现一过性增高。最后就是原发性血小板增高,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就需要用抗凝药治疗。
导致血小板计数高的因素很多,分为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生理变化:运动和进食后血小板增多,休息后可恢复。正常人每日血小板计数波动6-10%,早晨较低,下午略高,春季较低,冬季较高。女性在月经前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在月经第一天减少一半,然后逐渐增加,运动后也增加。病理改变:血小板升高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失血、脾切除术后、溶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正常血小板含量为100-300 × 10 9/L,略高于正常值。如果其他值正常,没有症状,就没有问题。血小板超过400× 10 9/L才称为血小板增多症。
血小板计数正常值为(100-300) × 10 9/L,正常范围内的数值新生儿、儿童或成人均相同。血小板计数大于或等于(450× 10) 9/L称为血小板增多症。导致血小板增多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反应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感染、非特异性炎症和贫血患者。恶性肿瘤或脾切除术患者的血小板也会增加。二、自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以及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如果中老年人血小板计数超过(450× 10) 9/L,持续6个月以上,要警惕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可能性,这是遗传异常引起的。
血常规各项指标的意义如下:一、白细胞数量,成人外周血白细胞正常范围为4000-10000/ml,低于4000/ml为白细胞减少,高于10000/ml为白细胞增多。还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比例,高于或低于正常范围。第二,包括红细胞在内的红细胞数量,正常成年男性为400万至550万/毫升,成年女性为350万至500万/毫升。低于正常范围,红细胞减少,常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高于正常范围的是红细胞增多症,见于各种长期缺氧性疾病。三、血小板数量,正常人血小板数量在10-30万/ml,高于30万/ml为血小板增多,低于10万/ml为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后,患者可能出现出血症状,血小板越少,出血症状越明显。
血小板计数低意味着血小板低于正常值的下限,即小于100×10^9/L。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包括特发性血小板减少和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尚不清楚,以下因素被认为是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的主要原因。
成年男性HB小于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状态下hb小于110g/l,一般情况下,贫血首先取决于是否有贫血的症状。贫血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全身乏力、头晕、心悸、活动后加重。贫血患者需要检查血常规,主要是观察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浓度。如果红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浓度降低,则认为有可能贫血。贫血患者还应观察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以进一步判断贫血的类型。如果三者都降低,可能是缺铁性贫血;如果三者都升高,可能是巨幼细胞性贫血。同时要观察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变化。如果只是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和血小板正常,一般可能是营养不良性贫血。如果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异常,可能是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急性白血病引起的贫血。
血小板分布宽度是与血小板大小相关的指标之一,不代表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对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没有影响。因此,如果血小板计数正常,血小板分布宽度低就不会出现临床症状。就血常规而言,血小板计数是最重要的临床应用。如果血小板正常,身体凝血功能正常,血管壁功能完好,血小板分布宽度低,就不会导致出血。
内科